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 ||||||||||||||||||||||||
2016-05-13 作者: 点击数: | ||||||||||||||||||||||||
|
||||||||||||||||||||||||
费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费政发〔2016〕1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费城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局级事业单位: 《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费县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2日 序 言 “十三五”时期是费县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时期,是推进全县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提档进位、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建设“富裕和谐生态费县”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费县“十三五”规划,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规划将重点阐明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目 录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四)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六)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二、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三)机遇和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要求 (三)发展目标 四、优化空间结构 (一)城镇建设区 (二)农业主产区 (三)生态功能区 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品牌农业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六、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一)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促进两区同建、打造美丽乡村 (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四)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七、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三)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六)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七)完善人口管理服务 八、打造创新引擎 (一)强力推动“人才强县”战略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拓展创业、创新、创客、众创空间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活动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一、全面打造有为政府 (一)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二)突出法治政府建设 (三)创新社会管理 (四)推进“平安费县”建设 十二、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要素支撑体系 (二)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十二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费县“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3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7亿元,年均增长11%,规模和增速均位居临沂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5亿元,年均增长27.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57.2亿元和109.1亿元,年均增长20.2%和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3元,年均增长13.8%和14.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6亿元和125亿元,分别增长127.7%和49.3%。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大幅提升,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50.9:34.6调整到12.9:46.4:40.7。“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8.2万亩,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2.4万亩,新增1个省级、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65个,增加39个;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达到31个,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山楂之乡。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4家,新发展家庭农场327家。鲁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金阳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重点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完成三和水源工程和许家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祊河雨洪资源调配工程三南尹和姜庄湖橡胶坝。“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著。大力实施“1050”工程、“百千万”工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4家,增加值147亿元,年均增长15.1%,实现利税80.8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9家,利税过千万的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2%。累计实施技改项目481个,新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县”。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180个,合同资金13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4亿元。重点项目建设积聚活力,全县开工建设过亿元重点项目220个,千亿级木业产业和百亿级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恒欣药业、银光钰源镁合金、冠骏清洁材料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沂蒙抽水蓄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凯米特新型铝材、新时代FDA等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4件、山东名牌6个。服务业发展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文化旅游业强势推进,建设了中华奇石城、沂蒙百草园、沂蒙风情荷花湾等重点旅游项目,天蒙文化旅游区项目顺利推进并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中华奇石城被评为4A景区,先后举办五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成功创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金星砚之乡,获评山东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银源物流投入运营,新上过亿元商业网点7个,建成便民超市550家。房地产业稳步发展,累计建成山水绿城、龙门豪庭等40多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产业,养老床位达到2450张。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达到12家、网点90个,保险公司22家、证券公司1家。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污染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城区燃煤锅炉已全部拆除取缔或改造,板材行业燃煤锅炉整治顺利推进,建成阳光热力集中供热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率达到79.1%。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境内劣五类水质彻底消除,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新建人工湿地3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清理取缔土小项目500余家,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建立三级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启阳清能生物项目,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耕地实现总量平衡,保有量超过7356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6.1%,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省前列。 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水平达到51.8%,较“十一五”末提升9个百分点。分类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探沂镇、上冶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省级百镇建设示范镇,朱田镇被评为山东最美宜居村镇。实施“两区同建”,累计建成农村新型社区50个。实施一事一议项目,许家崖乡村风情休闲区和大田庄全域治理成为新农村建设亮点。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完成4000余户改造任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被命名为“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保障电力供应,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完成所有行政村农网升级工程。 大力实施温凉河、护城河治理改造工程,累计投入28.2亿元,建设了银杏花园、先农坛花园等6个安置区,面积达105万平方米。颜真卿公园、蓝色港湾等一批精品工程投入运营。“两河四岸”水域生态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强化城市功能配套,基本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第三水厂投入运行,污水管网建设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新增城市绿地24.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改造文东路、文泗路、田石路等村级公路630公里,新建北尹大桥、柱子大桥等大中小型桥梁40座。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行政权力、政府部门责任、市场准入负面四张清单,政府权力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一口收费”制度,合并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22项,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速。加快财税改革步伐,扎实开展“营改增”试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两次专报刊登我县做法。稳步推进企业改革,银光集团炸药生产项目和中国保利完成股权转让,中联集团重组沂龙水泥,山东鲁铜整体收购大洋机械,实现本地企业与国内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合作。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织实施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企业达到290家,增加110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1.6倍。化解用地制约,累计完成验收增减挂钩指标4783亩,出让土地11232亩,被评为山东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破解融资难题,成立城乡建设投融资公司,新发展各类小型融资服务平台6家,实现中小企业股权挂牌融资突破。 优先发展民生事业。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92.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9%。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危改、教育信息化、农村小学“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新建教学楼、综合楼166座,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新建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95所小学附设幼儿园,招考848名教师进入教学一线。大力提升高中教育,3处高中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了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初验。医疗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累计建设245处高标化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公办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验收。劳动就业稳步发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9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成立费县慈善总会,筹集5600余万元对特困家庭实施应急救助。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606套、公租房2187套、廉租房140套,改造棚户区8207户。建立完善“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全覆盖,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10万余件。兴建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181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明显。费县大青山被授予传承抗大精神教育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和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查纠“四风”问题79件,涉及104人,查处违纪案件540起,处分违纪党员干部544人,发挥了纪律审查治本功能。创新开展派驻机构巡查、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等工作,实施纪委委员提案、反腐败工作协调、千名中层干部警示教育、千名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提醒谈话等。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妇女儿童、老龄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多项国家、省、市战略叠加实施,沂蒙革命老区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政策,全市范围被划入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经受国际贸易规则转变、“再工业化”、产业新型化、经济常态化等新一轮浪潮的深刻洗礼,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趋势正发生新的变化。一是世界经济从低速调整转入温和回暖期。主要经济体呈现复苏态势,主要新兴经济体处于恢复期和调整期,世界经济整体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生工业4.0、智慧地球、3D打印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全球进入绿色工业革命的黎明期和发动期,能源与气候变化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格局转变的重要因素,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四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世界贸易格局随着各类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建立更加复杂,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但内涵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创新驱动增添新动力,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依然看好。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支撑高速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各种约束条件和结构性矛盾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制约正在加大,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不断出现,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瓶颈等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内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周期性下行引发的风险逐步显现,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矛盾处于高发、多发期,改革开放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许多历史性机遇。一是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将为我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发展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仍是我国战略基点,这有利于发挥全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构建新时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及中韩自贸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我县参与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四是我县地处临沂市紧密圈层,拥有对接临沂、融入临沂、与中心城区同城发展的区位优势,具有借乘临沂经济扩张带动的巨大发展机遇。尤为重要的是,中央提出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指导工作的重要讲话,将为全县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必须将这些优势贯穿于“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全过程,锲而不舍抓落实,奋力攀登新台阶。 但也要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县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经济较为薄弱,比重大、层次低的传统产业升级任务繁重,对全县支撑拉动作用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明显滞后。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要素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凸显,既要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又要推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压力加大。三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在新一轮发展中,将面临周边地区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县域内乡镇(街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四是改革攻坚将面临新的考验。新时期经济转型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更加需要改革推动,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深层次调整。五是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老问题依然存在,城区堵车、教育“大班额”、贫困人口脱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等问题亟需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 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县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抓住用好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应对得当就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契机。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沉着应对挑战,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着力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走在前列、干字当头、力争上游”为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家庭的精准帮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要求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打造众创空间,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引领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 2、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推动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教融合、医养融合、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前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韩自贸区建设,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鲁南经济带开发和临沂市区“半小时生活圈”,与中心城区产业一体发展,积极承接产业外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立足点,把增收富民、改善民生始终贯穿于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生态费县,实施一体发展、双轮驱动、三产融合、四化同步、五业并举“12345”发展战略,落实“353”保障措施,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 城乡统筹实现新发展。实施县城、乡镇、农村新型社区、特色村居“四位一体”联动,积极实施县城中部核心区、北部中华奇石城商文旅区、城东产业新城、城西循环经济区“四城同建”,重点抓好东城新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8%。 人民生活迈上新水平。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增加创新投入,全县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拓展众创空间,争取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进展。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基本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资源有偿利用及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健全,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约束性任务目标。 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由注重审批管理向注重服务和监管转变,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全县划分为城镇建设区、农业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类功能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城镇空间包括城市规划区、经济开发区、梁邱镇和薛庄镇两个市级中心城镇,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4%。该区域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以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注重城镇建设开发与周边生态板块的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创造宜居环境。 1、城市规划区。包括老城区、东城新区、费城街道、上冶镇、胡阳镇、探沂镇行政辖区及许家崖水库城市水源保护区。功能定位为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城镇人口的重要集聚区。 2、经济开发区。突出医药生物、电子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木业家具等重大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膨胀经济总量,建成科学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产业突出、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经济开发区。 3、重点城镇。包括薛庄、梁邱两个市级中心城镇。功能定位为农村人口、产业集聚区,在空间布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周边居民、产业逐步向中心镇集中,中心镇用地布局适度发展。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群体。构筑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资源共享、人口与产业合理集聚、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园区体系,使园区成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 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丘陵区的水库及水系谷地平原区、山前环状平原区、中部及南部岗丘区的水库谷地和沿河平原良田区、西南部低山丘陵区的水库谷地和沿河平原良田区,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9.6%。功能定位为保障临沂市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65700公顷。 生态空间主要包括东北部塔山森林公园、蒙山天蒙景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许家崖林场和西南部老虎山林场,主要分布在大田庄乡、南张庄乡、薛庄镇,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0%。功能定位为保障山东省生态安全的重点区,临沂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基地,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基地,自然和人文遗产保护基地,珍贵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禁止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休闲项目,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格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按照“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全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围绕打造“十大经济板块”,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费县特色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安全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升级,以蒙山前设施农业、山区生态林果两大农业经济板块为依托,加快推进祊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和蒙山前生态休闲农业带“一带一长廊”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基本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农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 依托蒙山前费城、南张庄、薛庄、胡阳、大田庄、上冶6个乡镇(街道)现有基础,加快设施农业提档升级进程,逐步由目前较为单一的瓜菜大棚种植为主,拓展延伸到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苗木等种植领域,适度发展规模畜禽养殖业,积极构建蒙山前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区。 坚持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原则,引导同一镇、村的农民种植同类品种,形成设施农业规模效应。推广无土栽培、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软硬件升级工程,鼓励发展种植业标准钢架大棚,引导普通大棚改造升级。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建设一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设施农业生产主体。
2、打造山区生态林果经济板块 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重点打造三大林果产业带、十大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构建全县林果业发展新板块。 大力提升核桃、板栗、山楂三大产业。充分利用山地、丘陵等土地资源,统筹规划布局,进一步扩大栽植规模,全面促进品质提升。实施低产改造、老劣果园改造,显著提升产出效益。加快发展桃、苹果、梨、大枣、葡萄水果产业,突出发展蓝莓、金银花、茶叶、油用牡丹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3、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坚持招商引资与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并重,推动现有企业采取同业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二次创业”。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主体,开展农资供应、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等农业生产服务,实现涉农服务社会化、多元化。抓好农产品交易畅通工程和“互联网+”农业销售,构建农产品产销联盟,形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四位一体”的产销模式,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抓好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打响沂蒙黑山羊、蒙山板栗、费县山楂、胡阳西红柿、马庄核桃等现有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果品、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抓好“一带一长廊”建设,提升马庄镇山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平,创建一批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园。提升生猪、肉鸡、肉羊等传统养殖业,发展食草动物养殖,重点发展沂蒙黑猪、中华蜜蜂、长毛兔等特色畜牧业,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15万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100个,名优农产品品牌达到40个,发展价值过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家,提升改造10处农产品批发市场,培植10-15家农业物流企业。 4、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发展智慧农业,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国内外高技术农业种植、灌溉和收割等先进技术,推广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围绕主要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所有适宜深松土地深松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祊河雨洪资源调配工程温凉河梁邱段2处橡胶坝建设,加快上冶、石岚、马庄、龙王口、书房5座中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进度。到2020年全县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万亩。 5、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划分、产地准出和销地准入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的包装标识,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县级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合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6、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动高效种养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加强农业秸秆、废弃物处理监管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努力提高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提升土壤安全水平,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形成安全农业种植环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控害植保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立足我县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继续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坚持优化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抓住关键要素与夯实发展基础相结合、打造产业集群与提升能力相结合,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资源转化型产业整合提质,不断壮大工业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依托板材家具、城东工业新城、城西循环经济区、上冶轻工业和南部矿业五大工业经济板块,全力打造千亿级木业产业集群,培育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1、打造板材家具经济板块 依托临沂市“中国板材之都”的优势,按照全县木业产业“一区、一廊、二带、多点”的总体规划,对接临沂西部木业科技城建设,以探沂片区为龙头,建设板材家具核心聚集区,以马庄镇、胡阳镇、薛庄镇、上冶镇、南张庄乡为辐射,建设板材家具卫星加工区。发挥千亿级木业产业服务中心作用,实施木业产业整合提升计划,培育千亿级木业产业集群。 重点促进木业家具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全国一流高档家具生产基地。引导泰森、安信、优优、千森木业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品牌、人才、融资、市场等优势,加快企业生产工艺升级和技术革新,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大力实施节能环保改造。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本地优质产能,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开发绿色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市场,向“定制家居”、“绿色家居”、“集成家居”转型,带动现有木业产业提质增效。
2、打造城东工业新城经济板块 全面启动东城新区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和规划中的东城新区,大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新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最大的县域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新时代药业、恒欣药业、康地恩生物等企业不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实现裂变发展。招引一批知名医药企业,补齐上下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新时代药业系列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化、恒欣药业创新药物、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建设。
——新材料产业。鼓励、支持和引导优势资源向新材料产业聚集,支持企业围绕汽车、高铁、海洋工程等领域研发新产品。以银光钰源、凯米特、力同铝业、鲁铜等企业为主体,发展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新型焊接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材料;以吉祥装饰、鑫拓建材为主体,发展新型建材;以力同化工、银光科技等企业为主体,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重点抓好凯米特铝型材、银光钰源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光钰科技镁金属骨科材料项目建设。
——机械产业。加快推进曙光(天元)高端铸造产业园、木业机械聚集区建设,引进3-5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力争五年内形成配件铸造、木业机械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机械产业格局。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成立费县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及高层次人才联盟,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费县旋切机标准联盟作用,积极参与木工机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定,增加费县木工机械行业话语权。
——纺织服装产业。以淇凯纺织、银光抽纱等企业为重点,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从传统床上用品向装饰、绿色、生态环保等功能产品延伸,打造沂蒙特色家纺产业品牌。引导现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大力发展新庄、朱田等乡镇服装产业园区,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引进3-5家知名纺织服装企业落户费县。
3、打造城西循环经济区板块 依托国电、沂州水泥、银光科技等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粉煤灰、炉渣深加工再利用企业,扶持高档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 ——能源化工产业。加快推进沂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费县电厂二期工程。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科学有序推进新能源发展。扩大银光科技产业规模,继续完善产业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技术中心。
——建材产业。以沂州水泥为依托,规划建设水泥建材加工区,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推进沂州水泥系列节能技改等高附加值项目建设。以国电费县电厂为依托,规划建设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加工区、建筑型材加工区,发展房屋集成等绿色建筑装配材料。
4、打造上冶轻工业经济板块 在文泗公路、沂蒙公路以及日东高速公路交汇处及周边设立轻工业园区,发展造纸、食品加工、板材、新材料等轻工业。 ——造纸业。建设恒联集团清洁材料产业园,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新型特种纸、清洁材料、水刺复合清洁布等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造纸业下游包装配套等项目引进步伐,促进纸料纸浆—精工造纸—包装印刷等产业链群聚集,形成纸业产业集群。
——食品加工业。引导温和酒业、京宝食品、传顺烧鸡、六和化海等现有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交通便利、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吸引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5、打造南部矿业经济板块 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原则,在岚济路以南,以新庄、石井等乡镇为中心,建设关联度强、竞争有序的南部矿业特色经济板块。 科学组织开展资源详查和勘查工作,进一步探明储量和品位。理顺矿权关系,关停一批手续不全、污染环境的小矿山企业,规划保留13家矿山,实施“净矿”出让。重点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开发和储备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延伸产业链,严防环境污染,引进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规模开发。
6、大力培植骨干龙头企业 通过五年的努力,着力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超30亿元的4家,超10亿元的9家,超5亿元的35家,力争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实施“1050”工程。着力培植10家税收过亿元支柱企业、50家重点骨干企业。以新时代药业、国电电厂、沂州水泥、银光集团、恒欣药业、温和集团、阳光热力、凯米特新材料、冠骏科技、曙光铸造等10家企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税收全部过亿元。积极扶持企业做好品牌创建工作,到2020年底,全县创建山东名牌产品10个、市长质量奖3个。围绕人造板、金属镁、生物制药、木工机械等产业集群,积极争创省市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国知名的区域性品牌。推动标准化建设,积极扶持企业主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积极争创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 加强对安信木业、德汇木业、泰森日利、力同铝业、吉祥装饰等50家成长性强的企业重点培育,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2家以上。继续实施百企技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植千家中小微企业,围绕木业家具、纺织、服装、造纸、食品、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实施集群布局,打造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样板。推进万众创业创新,新培育电子商务、工商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1万家创业创新市场主体,初步建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活力更加迸发、成效更加显著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高地。 坚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依托县城中心区、文化旅游、长寿养生三大经济板块,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养老养生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金融业和建安房产业,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知名的生态旅游县、养老养生基地和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0.5%。 1、打造县城中心区经济板块 ——商贸业。 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商贸网点建设规划,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全县建成10个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5个大型农产品综合批零市场。积极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电子商务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与发展。重点扶持木业家具、医药化工、新型材料、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出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国家级木制品出口示范基地、山东省木制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出口基地建设和外贸企业培育,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县进出口总值达到6.5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物流业。 发挥紧邻临沂主城区优势,抓住临沂商城转型升级机遇,积极承接临沂物流园区转移,借搬迁契机实现传统物流园区升级改造。积极推动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物流与木业、医药、机械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努力把费县建设成为次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物流节点。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物流业增加值过10亿元。 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以银源电商产业园为中心,建设钢材、建材及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以东方物流为中心,建设商业物品物流园区;以胡阳、薛庄为中心,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以新庄镇为中心建设新能源物流园区,以上冶镇为中心建设蒙山前区域性物流中心。围绕核桃、板栗、山楂、西红柿为主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继续推进巩固“镇超工程”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
——金融业。 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积极引进县外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服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妥发展农民专业信用合作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 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放贷规模,大力发展票据等表外业务。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造-运营-移交(BOT)等投融资模式,拓宽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等项目融资渠道。引导县域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服务公司做好资金投放,以“小额、分散”方式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探索设立融资性担保再担保公司。积极推动有实力的本地企业进入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建安房产业。 坚持房地产业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围绕“扩展城区、聚集人气”的发展目标,以河西片区、河东片区为建设重心,重点抓好东城新区建设,同步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继续抓好老城区、城中村改造提升。加强商品房开发管理,大力发展商务和商业地产。落实房地产业去库存措施,确保健康有序推进。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体系,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实现新建小区物业覆盖率100%。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条例》,抓好房屋权属登记管理。 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8000户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新增住房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基本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任务,努力建立市场供给和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保障体系。
2、打造文化旅游经济板块 以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寿养基地”为目标,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寿养为功能,以产业链为模式全域推动,着力打响“真卿故里、长寿费县、红歌奇石之乡”品牌。力争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 着力打造北部天蒙生态山水区、中部奇石古城综合文化旅游区、南部石林梨乡田园禅修区和东部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旅游景区“四大产品集群”。突出抓好祊河生态农业产业带和温凉河乡村休闲产业带建设;加快培育红歌山乡山地生态度假区、古鄪水乡民俗体验区。重点实施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二期、大田庄全域生态游、沂蒙石林旅游区、云瀑洞天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借助高铁建设,融入临沂50公里环城市旅游休闲游憩圈,培植“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精品线路;打通刘庄至朱田、蒙山前向阳路两条旅游专线,串联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实现旅游业全域化发展。
3、打造长寿养生经济板块 积极打造长寿养生品牌,通过“提升一批、增加一批、做精一批”长寿养生项目,形成生态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把费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长寿养生养老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长寿养生产业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 坚持养老养生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天蒙生态文化园、中华奇石城、沂蒙百草园等3个文化园区。积极打造大田庄乡养生休闲区、芍药山万亩核桃园、许家崖沂蒙风情区、柱子山红丹脆枣园等生态养生旅游片区,加快朱田苑上养老养生基地、大田庄寿养基地和大青山长寿养生项目建设,把费县建成文化特色鲜明、养生功能突出、产业要素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旅游环境优良、服务品质一流的区域养老养生第一品牌。
4、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和新兴产业 加快城区工业“退城入园”进程,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大力运用政府采购、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服务业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大改革力度,积极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发展,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 按照“绿色、特色、现代”的发展理念,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临沂卫星城”定位,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绿色城乡,力争“十三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58%。 1、倾力打造东城新区 东城新区西起温凉河、北至北外环路、东接朝阳路、南至新南外环路,涉及上店子、东洪沟、西洪沟、马兴庄、西王庄、左家王庄、泉子山、十里铺和肖山坡九个村。“十三五”期间,作为城市建设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先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自由路东延、正源路、东城新区支次路网、经济开发区外环路及支次路网、站前路东延、327国道费县段东外环和北外环改线、县城新南外环等道路工程。新建自由路、鲁公路温凉河大桥、自由路、正源路洪沟河大桥,拉开新区框架。建设东城新区地下管网,包括所有支次路管网、供热管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洪沟河治理工程,建设两岸生态景观。 高标准建设公益事业。东城新区建设东关中学、开发区中学、东城中学、东城实验学校、东关小学、鲁公小学、富贵小学、店子小学、泉子山小学等9所中小学,16所幼儿园。新建一所现代化医疗区、一处文体中心。 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把东城新区作为县城东部重要的产业扩展区,以城东工业园为载体,以高端服务为抓手,整合优势产业,打造产业聚集平台,整合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壮大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为核心,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型发展平台,推进产城融合。 2、提升改造老城区 按照“扩大规模、集约紧凑、增强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形象”的原则,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内涵相结合,围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现中心城区功能、人口、产业及各项建设的合理布局,扩大影响辐射范围,使之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临沂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32万人以上。 全面完成“两河”改造工程扫尾工作,完成温凉河、护城河景观工程,加快改造城中村、棚户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建设要求,编制或修编县城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建设垃圾中转站4座,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6%。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42.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5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8%。完成第三水厂至岩坡、探沂供水管道建设,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完善供热管网系统,实现县城供热全覆盖。 3、加快发展重点城镇 把发展专业镇作为打造经济强镇的主要模式,以产业为依托,展示各自资源禀赋、文化、生态宜游等特色,做到错位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推动镇域经济崛起。加快建立完善与城镇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 探沂镇:紧邻临沂,遵循“区位街接,协同提速”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园与兰山区义堂镇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紧密承接朱保镇铁路物流园,打造区域次中心,争创省级新市镇。 上冶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提升城镇化水平,打造规模适度、充满活力的全县小城镇发展示范镇。依托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造纸、食品加工、木业、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打造畜禽养殖加工基地。 薛庄镇:推进山东蒙山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木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托鲁商集团蒙山旅游开发、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发展以乡村生态游和红色游为特色的旅游业。 胡阳镇:依托对接临沂、对接县城、对接县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兴工业城镇。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木业、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现代物流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以西红柿为主的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链条,建设祊河生态休闲农业观光长廊,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马庄镇:发挥区位优势,对接临沂主城区和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差异化、互补式定位,承接发展以高档板材、家具为重点的木业产业,打造全县板材重镇。以芍药山8万亩核桃园为依托,改良现有核桃品种,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和核桃精深加工产业。 梁邱镇: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发展玩具加工、节能建材等优势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桃、苹果、葡萄等特色果品基地,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绿色蔬菜、有机茶等特色农业品牌。 4、精细建设小城镇 朱田镇:发挥传统农业乡镇的优势,重点建设黄烟、林果和金银花三大种植基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以观光休闲、采摘、农家乐为主题的西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养老养生产业。 大田庄乡: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蒙山旅游开发,规范提升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实施全域生态游,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人、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产业。 南张庄乡:依托自然资源、工业基础等优势,发展板材加工、铸造加工优势产业。依托山楂、花生、黄烟等传统特色农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依托蒙山旅游开发,改造提升云瀑洞天景区,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农家乐生态乡村旅游。 新庄镇:利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围绕服装、板材、药材、石材加工,重点培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利用型产业。立足传统资源优势,发展金银花、西瓜、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石井镇:立足光伏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依托高岩社区,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建设油用牡丹产业园区。发挥传统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烟、林果、黄姜、地瓜等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乡镇。 以新居所、新设施、新环境、新管理、新生活“五新”为统领,推广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两区”共建模式,积极抓好5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居住条件。结合社区的类型特点配套建设小型产业园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将社区警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救助、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功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教育、文体、养老设施配套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特色村居、传统村落保护,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文明行动和“美在农家”活动,加快建设六大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片区,争创美丽乡村100个,留住乡村记忆。 统筹规划全县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交通便利、内外连通、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镇交通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市政设施的配套和管理,满足居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 交通:配合做好临沂至曲阜城际铁路费县段、新泰至台儿庄高速公路费县段建设,建设颐飞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日东高速薛庄出口至县城快速通道。实施S234沂台线穿城段、S240新枣线费县段改线工程、S234沂台线上冶至新庄段、S342岚济线费县段拓宽工程、祊河左岸西延工程。实施涑河滨河路东接工程,建设蒙山向阳路,拓宽义流路、富马路、费芍东路,完成县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通费城街道许家崖片区优美环线镇村公交线路,积极推进镇村公交建设,到2020年公共交通承担全县50%以上的客运机动化出行。 水资源:实施祊河、浚河、温凉河等雨洪资源调配工程。推进153座塘坝除险加固、温凉河、祊河(浚河段)、涑河治理、许家崖中型灌区配套、石沟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加强以许家崖水库为重点的水源地保护,完成紫荆河、北涑河、新庄河、龙岗河多级生态塘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扩大湿地面积,力争湿地面积增加到1800亩,建立完善水环境生态保护体系。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展供水管网建设工程,提升马庄、上冶、薛庄、朱田等水厂现代化供水水平。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能源:加快沂蒙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进国电二期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玉环山、凤凰山、华润风电、中节能、熠峰、沃霖、乐亨光伏电站、永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电能替代,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新扩建温河(南张庄)、员外220千伏,泉山(费城)、石林(费城)、胡阳、梁邱、新庄等5处110千伏,南张庄、大田庄、芍药山、水连峪、马头崖等5处35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增强费县电网的供电能力。推进乡镇集中供热改造,建设燃煤集中供热设施与天然气供热,加快建立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城乡供热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镇燃气普及率100%。 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快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350座4G通信基站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消费业态。深化互联网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落实“多规融合”,尽快制定县域城乡一体化给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推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生活救济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特别是满足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愿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施落户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政策,逐步实现农民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品位、发展有目标。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把老区人民生活搞得更红火、更幸福”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完善“3+4”民生保障体系,扎实办好一批重点民生事项,努力实现少有所学、壮有所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安有所保、闲有所乐的“八有”目标,夯实“民生大厦”根基。 全面落实各级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到2018年,全县5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6.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崔家沟村和北王庄村为突破口,统筹做好6个乡镇的16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好脱贫攻坚第一仗。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38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新识别库区村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对尚未整体脱贫的贫困村持续扶持,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贫困村实现“一村一品”。扎实推进金融扶贫。以财政资金为“引子”,采取担保、保险、贴息等措施,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贷款,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加大旅游扶贫试点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通过建设旅游景点、打造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民俗游,将财富通过旅游渠道从先富起来的人群转移到贫困人群,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认真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尤其是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技能,实现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特色扶贫模式。 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成果,完成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整体提升办学条件。建设新杏坛学校、东城中学、北城中学、鲁公小学和北城小学等,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42所公办幼儿园,提升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优化配置师资力量,着力解决师资老龄化、部分偏远学校师资不足等问题。深化课程教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启动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千兆光纤进校园,积极创建优质高中,加强校园文化和特色课程建设,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教学特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骨干专业和名牌重点专业建设等“四项工程”,把县职业中专建成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县特殊教育学校,按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县特教中心。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形成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发展格局。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数字化远程教育,构建开放式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增强卫生应急能力,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和部门联动合作机制。规范慢性病管理。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国医堂”,规范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打造“10分钟健康服务圈”。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计生信息网,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共享,力争医疗网络全覆盖。 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试行家庭病床服务,推进护理服务向居民家庭延伸。开展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向签约对象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管家式”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延伸养老、康复、养生等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服务业。试行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形成养老医疗一体的“医养”服务模式。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重特大疾病和重点人群医疗救助制度,开通医疗救治“一站式”结算平台,到2020年千人拥有床位5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 全面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健全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落实城乡低保高龄津贴制度和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到2020年,实现机构养老床位总数20000张。启动运行费县儿童福利院,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认真落实抚恤优待各项政策,不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深化退役士兵“两推”工程。 拓展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到2020年,各类社会保险制度覆盖率达99%以上。全面推进“网上社保”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自助服务。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探索建立跨地区异地就医协作机制。建设零工市场,发挥费县就业网作用,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优势互补、全方位服务。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服务。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培训五年计划”,积极开展“定向培训”、“联合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努力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和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拓展非农增收渠道,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及农业补贴政策,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增加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工人文化宫,建设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县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20分钟文化圈”。行政村(社区)按“五个有”标准建设文化室,并逐步向自然村延伸。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方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民营院团、庄户剧团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开展广场舞等群众参与度广的自发性群众文艺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扎实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工作,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和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覆盖惠民工程,实现农村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提升网络数字传输能力,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网络。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县级体育中心,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中心、以行政村(社区)为基础、方便群众日常体育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健身广场全覆盖,打造“10分钟健身圈”。引导群众科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搞好妇幼保健服务,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质量。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信息普及和健康服务方式。积极实施“两个规划”,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优先发展。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就业等工作。 坚持党管人才和“五湖四海”原则,加快人才聚集,大力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实施分层次引进,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队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平台,促进创新产业化,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才环境,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型。 以新兴特色产业为重点,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规划,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的新方式,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推进跨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探索薪酬、期权、股权、专利、技术等多元化的收益分配模式,建立健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优化创业服务环境,打造宜居多元的生活文化环境,激励人才创业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有费县特色的现代人才工程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培养沂蒙乡村之星等实用人才300人、高技能人才500人,培养泰山学者等高端领军型人才30人以上。 加强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引进和推广高效、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联合新建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和技术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智力引进。力争到2020年,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达到150家。 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活力。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支持众创空间的创业创新服务设施及公共软件建设,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优化众创服务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费县创新创业。力争到2020年,建设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20处。 推进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依托有实力、有潜力的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产业化等专项,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8家、市级20家。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总体要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费县。 坚持“防治与保护并重、城市与乡村统筹、教育与监督并举”的原则,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争创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县。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完善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创新完善耕地保护和补偿机制。集中连片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使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与增减挂钩项目有机融为一体。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在持续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为未来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荒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南部矿区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以落实“水十条”为契机,加大温凉河、祊河、涑河三大水系干流污染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祊河、涑河等天然河流湿地的保护。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善一级保护区防护设施,加大水源地上游保护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以蒙山、大青山等国家森林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生态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2、加强资源节约,防治环境污染 深入贯彻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对火电、水泥、建陶、铸造、焦化、页岩砖、板材等行业实施废气深度治理,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行清洁、节能生产模式,对高耗能企业实施燃煤锅炉和电机系统优化改造。大力发展液化气和管道燃气,积极推进天然气利用。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白色污染防治,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严禁随意焚烧。建立“点源治理、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河流生态”四级递进的流域治污模式,推动水环境治理。到2020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八成达标,比2010年改善60%左右,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各行业用水效率,完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举、保护补偿与损害补偿并重的原则,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森林生态效益等补偿机制,探索实行以森林碳汇为主的碳排放交易、水资源使用权交易、节能量交易等试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发碳金融产品,推广绿色信贷,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监测监察机构、装备能力、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逐步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新格局。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构建“四清单、一平台”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做好“三证合一”工作。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2、深化财税价格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衔接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运作政府财力,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持续推进水、气、电、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价格改革政策措施。 3、践行公私合营模式 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市场力量在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在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PPP模式的推广运用。 4、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制度和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加强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管理和经营行为监管,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重点支持外资进入现代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强化招商主体作用,调动各类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探索和完善招商引资办法和手段,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融资模式。广泛参与外部经济合作,加速与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融合。 2、提升出口核心竞争力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支持高端家具、特色工艺品等产品扩大出口,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出口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常态化机制加强政府作风建设,着力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为建设富裕和谐生态费县提供坚强保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司法独立。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完善群众旁听、司法听证、新闻发布制度,加快构建司法公开信息平台,探索移动互联网等司法公开新途径。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构建完善县域社区矫正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加快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打造具备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行政执法体系改革,强化规范执法、高效执法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决执行八项规定“铁律”,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力改进文风会风,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任务,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转变社会管理方式,促进以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调控为主向政府调控与社会协同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规范为主向政府规范与社会约束相结合转变。以群众情绪疏导、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服务组织,全面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立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代言机制,强化信访主渠道作用,健全信访部门诉求反应联动机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建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深入推进“平安费县”建设,完善城乡电子防控系统建设,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密防范、依法严惩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职业病防治,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国防建设,建设民兵训练基地。 围绕现代产业、现代城镇、民生保障三大任务目标体系,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科技、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五大要素支撑体系,完善工作推进、绩效考核、综合保障三项工作保障机制,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提升规划实施保障能力。 1、土地要素 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规划,加大土地收储开发力度,严格招拍挂制度,提高土地经营收益。扩大增量,加强国土执法力度,依法回收闲置土地,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增加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深入挖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实施“腾笼换鸟”,多渠道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嫁接、购并、合作等方式,为新上项目腾出发展空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增资扩股等途径,对破产的企业用地、闲置厂房等进行整合利用。坚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原则,集约利用土地,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合同,以项目建设用地保证金为抓手,加大对项目用地、建设期限、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指标的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2、资金要素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进县外金融机构和组织,扶持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组织,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银政银企对接,建立财政、银行和融资平台的互惠共赢机制。加强与商业银行协作,定期举办项目推介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精心做好理财用财文章,用好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增资扩能、快速膨胀;帮助新建企业、技改项目落实要素供应,尽早产生效益。 3、人才科技要素 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支优秀中青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队伍。探索多途径引进人才的方式和保障措施,加强对急需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规划,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文化产业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提高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4、营商环境要素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规章制度,大力精简行政许可事项,严格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完善政务服务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努力实现审批程序格式化、审批过程透明化、审批人员专职化、自由裁量标准化,打造全市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县区。努力营造敬商爱商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创业者真正感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让投资者创业安心、居住放心、生活舒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吸引更多的名企、英才到费县投资创业发展。 5、基础设施要素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谋划、抓紧建成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抓住临沂商城国际化的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运营智能化。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网、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搞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助推经济腾飞、跨越赶超。 1、工作推进机制 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建立闭环式工作推进机制。将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进行逐项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通过月考评、季督查、定期通报的办法,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工作项项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的闭环工作模式。县督考办将对重点工作实行定期调度,通过实地督查、督查调研、联合督查、催报督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查找问题,跟踪问效,督促落实,每月一通报。县委、县政府将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有令不行、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实施问责或进行组织处理。 2、绩效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按照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突出实绩考核,做到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发展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情况;既注重考核已经取得的显绩,又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把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实绩作为综合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考核,在工作推进中发现、解决问题,考察、识别、任用干部。积极开展“三十三百”评选活动,评选振兴费县十大功勋企业家、十大先模人物、十佳农村支部书记,评选百名创业创新标兵、百名技术能手、百名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在全县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3、完善综合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强化作风保障,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定不移地查纠“四风”问题,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强化纪律保障,严格工作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进行责任追究、严格问责。严格生活纪律,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强化社会环境保障,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把群众的心思和行动引导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来。强化制度保障,积极落实收支两条线、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有关规定,严守道德底线、纪律红线、法律高压线,保证勤政为民、廉洁干事。 |
||||||||||||||||||||||||
【关闭窗口】 |